Wednesday, 7 July 2010

出外旅遊健康貼士


一.  思鄉病

載自《小言黃帝內經與生命科學》南懷瑾著

譬如我有一次,抗戰在四川,我年紀還很輕,忽然難過生病了,我就找中醫看,也吃了兩三帖藥,我也自己認為懂一點醫的。那個西醫的朋友說,哎呀!你這個有問 題啊!問題在哪裡他也講不出來。有人告訴我,成都有一個老醫生,是儒醫。儒醫不是做醫生的,是在家裡讀書的,前清的舉人。他醫理很好,也不大給人家看病; 不過你不同,叫某某人給你介紹就行了。這是一個老前輩,成都的五老七賢之一,都是有學問、地位的人,前清的遺老,名氣很大,他一定會買你的面子,去找他介 紹就成了。
 
我就去找他,說某某老先生醫道很高明,聽說他門檻很高古人大門進來有個門檻,地位高門檻就高所以請你介紹。他說我陪你去。聽說劉遺老來,醫生出來大門迎接,遺老替我介紹,當然替我吹捧一番。
 
他很講禮貌,我也很禮貌,不過我穿傳統的軍服,那個老一輩的人看到這個軍服啊,兩個味道。我說對不起,我沒有別的衣服。哎呀!你們現在為國家出來打仗,值得尊敬啊!
 
他看來半天說你沒有病啊!我也覺得我沒有病,只是一點精神都沒有,而且也覺得很難過。他又說你是有病。他剛才說我沒有病,現在又說有病;他 說對不住,你的病是思鄉病。聽到這一句話,我當時精神為之一振。我小時候出來讀書,祖母包了一包故鄉的泥巴,用綢布包得好好的,壓在我那個書箱下面。 她吩咐我,孩子,你到遠地去了以後,有時候難過,自己家這個泥巴抓一把,泡一點水喝了就會好。祖母講的,我當然是!是!是!覺得開玩笑,哪有這個事,不過 她已經放在書箱裡,當然要帶走。
 
儒醫提這一句話,我就想起祖母的泥巴,可是我的書箱,打仗走那麼遠早就丟了,書也丟了。我說老前輩你說得對,現在怎麼辦?他說你是腳底人 吧!四川人講外省人叫腳底人,長江下游,在他們下面。我說是浙江人。他說你去買一點浙江的鹹魚吃就好了。哎呀!越聽越高明,趕快站起來行個軍禮,出來叫部 車子直奔那個市場買鹹魚。到了浙江鹹魚店門口,聞到那個鹹味,一聞就好了,又把很貴的鹹魚買回來吃了。真是高明的醫生。



二.  入鄉隨俗,豆腐開路

載自《活到天年》武國忠醫師著

  我本人經常外出旅行,也有過水土不服的情況。經驗多了,我形成了一個習慣,就是每到一處,都先吃這個地方的豆腐。

  所謂水土不服,除了氣候不服,最主要的是飲食不服,脾胃不適應這個地方的水,或者不適應這個地方的土養育出來的食物, 就叫水土不服。人體得不到合理的營養和能量供給,於是什麼問題都來了,通常是胃腸不適、噁心、嘔吐、大便不正常或皮疹之類。不管是什麼症狀,都是水土不 服。所以,克服水土不服,關鍵在於調理脾胃。

  旅行中如何把脾胃調得適合他鄉水土呢?《本草拾遺》裡有這樣兩個方法:鞋底土刮下,和水服,即止。另有一法最便,行旅中只帶伏龍肝,雖在萬里之外亦無異於故鄉。伏龍肝即灶心土也,家家有之。每到一個地方,只要出現水土不服,就將鞋底的土刮下來,兌水喝下去,馬上見效。為什麼呢?脾胃屬土,土能補土,鞋底的土,既有家鄉的土,又有異鄉的土,二者相融為一體,喝下去以後,意味著脾胃能像容納家鄉的食物那樣容納異鄉的食 物。先且不管這是一種美好的願望和祝福還是古人無數次實踐經驗的總結吧,反正到了現在,這個方法似乎不可用了。我們的鞋底不沾土了,而且現在環境污染那麼嚴重,鞋底即使沾土,也沒人敢喝下肚子。還有一個方法,就是帶上家裡的灶心土,不管在哪裡都會和在故鄉一樣。灶心土就是灶底的土,是一味中藥,經過長年高 溫烤炙,性溫,可以暖中土,調脾胃,在古代,灶心土的確是家家有之,但今天,恐怕很少有人家還有這個東西,所以這個方法也不適用。我這裡僅僅將其列出來, 做個參考。誰要是有機會用一用,效果肯定是有的。

  古人云:五穀宜為養,失豆則不良。五穀都是養人的,但沒有豆子就會失去平衡,甚至有副作用。豆子是調和各種食物 的,而豆腐乃是豆子的精華凝結而成,所以更是調和各種食物的佳品。再加上豆腐質地柔軟,對腸胃沒有刺激性,易於吸收,所以,別的食物吃下去都可能傷害脾胃,唯獨豆腐不會。各地有各地的豆腐,是用當地土生的豆子和當地的水做成的,吃下去,一方面正好可以調和當地的飲食,另一方面,也正好可以使腸胃在不受傷 害的情況下逐漸適應這個地方的水土。


三.  感冒風寒良方─ 薑湯、薑茶

本人經驗:06年雲南旅遊期間,不慎於虎跳峽欣賞澎湃的瀑布之時吹風受寒,當晚即發熱頭痛,這次出門未攜成藥,唯有早早休息,煎熬一晚過後,第二天身熱已退,唯偏頭痛未愈。第二天繼續在城鎮內稍作輕鬆活動,坐在某茶室突然掛念香港的「檸樂煲薑」,尤幸那間茶室有這一項飲品提供。不過最有趣的是做法跟香港有別,薑絲在一杯熱可樂中竟然佔了2/3的空間 (香港的只是用兩片薑點綴一下而已),辛辣的程度可想而知。一邊喝一邊流汗,所幸的是喝了一半頭痛已愈,病不復作。

據《神農本草經》記載,生薑性味辛溫,入肺、脾、胃經。有解表散寒、溫中止嘔、化痰止咳功能。常用來治風寒感冒、胃寒嘔吐、咯痰咳嗽。生薑亦能解魚蟹毒,所以吃蟹蘸上薑汁為佳,可以防止中毒。

四.   食物中毒,吐瀉交作、暈船浪
以前在blog上已有提及

轉載自《吳佩衝醫藥簡述》

1.     夏季吃菌子中毒嘔吐或泄瀉,用肉桂二、三、五錢,研細泡水,服之可解。

2.     無論真假霍亂,吐瀉交作,腹中絞痛,醫藥不及時,急宜以肉桂三、五錢研細泡水,服之頗效,有益無損,繼則延醫診治,此乃急救之法也。

3.  乘飛機車船,遇眩暈嘔吐時,吃肉桂末五分至一錢立效。步行途程較遠,口中含點肉桂,可以生津液,氣不喘促,亦能止行程之渴。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