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我們的必需品,除了解渴,它也可以是一味中藥,醫治疾病。古人對選擇飲用水是非常講究的。以下是一段記載於《警世通言·王安石三難蘇學士》有關北宋宰相王安石辨水的故事:
王安石辨水
蘇東坡因不知黃州菊花落瓣,錯續了王安石兩句詩,被王安石左遷到黃州當團練副使。王安石老年患有痰火之症,雖服藥,難以除根。太醫院囑飲陽羨茶,並須用長江瞿塘中峽水煎烹。因蘇東坡是蜀地人,故臨行前王安石相託說:「倘尊眷往來之便,將瞿塘中峽水,攜一甕寄與老夫,則老夫衰老之年,皆子瞻所延也。」
不久,蘇東坡進京,臨行前特去三峽取水。不料一時困倦,船至下峽時,才記起王安石所託之事。當時水流湍急,回溯為難,只得汲一甕下峽水充之。東坡將水 送進丞相府後,王安石即命人將水甕抬進書房,親以衣袖拂拭,打開紙封,又命童兒茶灶中煨火,用銀銚汲水烹之。先取白定碗一隻,投陽羨茶一撮於內。候湯如蟹 眼,急取起傾入。其茶色半晌方見。王安石問:「此水何處取來?」東坡答:「巫峽。」王安石道:「是中峽了。」東坡回:「正是。」王安石笑道:「又來欺老夫 了!此乃下峽之水,如何假名中峽?」東坡大驚,只得據實以告,並詢問曰:「三峽相連,一般樣水,老太師何以辨之?」玉安石道:「讀書人不可輕舉妄動,須是 細心察理。這瞿塘水性,出於《水經補注》。上峽水性太急,下峽太緩,唯中峽緩急相半。太醫院官乃明醫,知老夫乃中脘變症,故用中峽水引經。此水烹陽羨茶, 上峽味濃,下峽味淡,中峽濃淡之間。今見茶色半晌方見,故知是下峽。」東坡離席謝罪。
蘇東坡粗心大意取了下峽水送給丞相王安石,王安石親自觀察煎茶的過程,發現不是長江中峽水,沒有被蘇東坡蒙騙過去,並解釋為何要取用中峽水,令蘇東坡心生慚愧謝罪。
從以上的故事可以了解到不同來源的水,其性質和功效是有差異的。古人用水養生治病是有要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