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
Wednesday, 28 October 2009
Sunday, 25 October 2009
傷疤
超感應 KIDS

本故事收錄於短篇故事集『被遺忘的故事』,原著作者:乙一。
其實原著名叫〈傷〉,是以一名少年的觀點來講述擁有超能力朋友的故事,擁有超能力的少年,能夠將他人的傷轉移到自己身上來,他不選擇對象,不理會善與惡,持續將所有的苦痛轉移至自己身上,小小的身軀承受了無數的痛苦也並不抱怨卻步。
我想即使能將表面的傷痕治癒,也撫平不了內在受傷的心。所以儘管到最後,主角們也得要直接面對心靈受傷的起因。這就是所謂「心病還需心藥醫」。故事中,少年憑著「傷口和疤痕轉移能力」來治癒很多人的傷口,自己卻傷痕累累,面對自己受創的心靈卻無法釋放自己,最後在重大車禍面前,用自虐和自殺式的方法打算去了結自己的生命。還好珍貴的友情幫助這少年的心靈找到一個出口 (雖然我覺得戲中不夠說服力…),繼續勇敢走下去。
如果說到治療心靈受創的問題,讓我想起有關印度的阿育吠陀提出的悅性療法,是一種養生療法。正確的睡眠、飲食和關心等悅性養生法,疾病可以往往不藥而愈,可是不是每個人都適用,因為要求人們得改變自己的行為。
醫者不是單單治療外在的傷口和疤痕,如果要治療有關心與情緒的疾病,是需要醫者有悅性的思想和生活,這就是現實生活中最難實踐,又得以這為目標努力實行。只有這樣的醫者,或不是從醫者,身上有一種悅性的能量,就能鼓勵病者提高生命力,激發自癒能力,這樣才能增加醫藥的效果,甚至可以不藥而癒,這是可能的,但也是困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