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過一本講中醫養生的書,介紹艾灸「太溪」穴位改善虛寒體質,而且還舉了一個個案經過幾個月的灸「太溪」方法後幫助了一名婦人成功懷孕。個案中提及艾 灸「太溪」的時候病人會感覺到小腹溫暖。最特別是那名婦人虛寒症很重,需要艾灸達一個小時以上方能感覺到此穴位有一點點的溫暖感。這令我特別印象深刻。
過幾天後終於可以把學到的東西運用到自己的臨床上,昨天一個女病人痛經發作,往日痛經發作則下肢發冷,需要穿襪子和蓋厚被子才能睡覺。我除了在「關元、歸 來、血海、三陰交和太溪」等處施針,特別在「關元」和「太溪」加強艾灸的治療。治療後痛經緩和了,我還擔心晚上的時候她可能會再度發作,所以叮囑她晚上仍 要艾灸「太溪」穴,一定要到達到微燙的效果為止。第二天回來告訴我,晚上的確還有疼痛,不過症狀稍輕,艾灸雙腳的「太溪」穴一個小時後感覺疼痛緩解和下肢 溫暖,可以安然入睡。
對於那些氣血兩虛和一派虛寒體質的人士,此穴位有補陽氣和補腎的作用,值得學習與參考。
註:
太溪:

「太溪」穴位於足內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即是足內側腳眼的後方凹陷處)。「太溪」屬於腎經的穴位,艾灸「太溪」可以起補腎的作用。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