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 初接觸這部電影,我人在京都旅行,我就在酒店內看過這電影的部份內容,雖然當時沒有中文字幕,不過眼球經歷一場一場的喪禮畫面,不多的電影對白,當中的表 情和肢體語言足以表達對逝者的一份尊敬,也喚醒親情的可貴和有限的生命時間。只是這幾分鐘的畫面也讓我流了兩滴眼淚,回到香港我就決定要完整地看一次。

看完了這關於死亡的電影,裡面沒有呼天搶地的悲傷,充滿的是淡淡的哀愁,沒有給予觀眾沉重的壓力,卻喚起了我一些有關死亡零碎的記憶。
某年夏天在醫院裡實習期間,一位患有肝癌的病人告訴我有關他的故事:五月份因工作單位提供優惠去作身體檢查,從當時起發現肝臟有小腫塊,之後就是一連串的行動,去各家醫院作各式各樣的診斷和治療,同年八月就在這個急症室裡碰面,說起他的發病經過。當時坐在面前的他面色蒼白,已經到達四肢瘦削和腹水的階段。親人都在旁邊鼓勵他,他自己也一直堅持自己很堅強,只是沒想到三個月就發展成這個階段,還回想起之前作身體檢查時的他跟普通人沒兩樣。面對死亡的臨近,從他的表情和眼神看來,我想他是努力演給自己和親友看,不想增加大家的心理負擔,他一直在努力演戲安慰所有人包括自己在內,但我想在心底裡誰不害怕死亡的來臨和痛苦。
接近畢業的那年在醫院裡,經歷一場搶救危重病人的畫面。一位已經到達末期癌症的老婆婆,平日甚少看到有親友探訪她,已經被親友簽名同意,一但遇到搶救情況只給予對症治療。有一天下午老婆婆出現危急狀況,身旁沒有親屬陪伴,只有醫療人員為她作給氧和點滴治療,她的眼睛直視天花板在喘氣,身邊的醫生護士在嘻哈聊天,是一幅充滿矛盾與對比的畫面。最後我在想,她會不會在臨走前有想念誰嗎? 一個人孤單上路。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