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既是維持生命的必需品,除了解渴,它可以是一味中藥,用來治病。明朝中藥學家李時珍著的《本草綱目》將水分類為天上水、地下水。屬天上水的「露水」、「臘雪水」講究季節性,取之不易。我們較為認識的名字如「溫湯」,又稱「溫泉」、「沸泉」,種類繁多,以硫磺泉來說,性質偏辛熱。人所共知,台灣、日本溫泉數目甚多,以溫泉水浸浴,具有治療筋骨關節疼痛、各種疥癬等皮膚病的藥用價值。
上述種類的水,可謂得天獨厚,臨床很難實際使用。可是有一種類的水,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它的名字叫「太和湯」、又稱為「百沸湯」、「麻沸湯」,其氣味甘平、無毒。 簡單來說,就是我們平日飲用的溫開水,有振奮陽氣,生津,滋潤五臟的功能。
為什麼溫開水叫作太和湯? 根據老子說: “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和」指陰陽雙方二氣會合,達到陰陽平衡的狀態。水性屬陰,火性屬陽,煮沸過仍溫暖的開水,陰中有陽,就能調和陰陽。 喝太和湯注意不要燙口、也不宜太涼,喝時要緩慢地咽下去,才能振奮陽氣,保護脾胃。飲用的時間宜在早上起床之時;及每天酉時(下午5時至7時)。此乃脾胃及腎臟分別活躍的時間。據前輩的經驗來說,對於喉嚨扁桃腺發炎及咽癢咳嗽反射,太和湯有緩解及生津的作用,所以有些都市人習慣晨起飲用凍開水,傷及脾胃,是違背了養生的道理。
(逢星期一刊登於經濟日報,“懸壺說醫”專欄16.1.2012)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