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鮑魚好吃嗎?
「吃鮑魚,重點不在於它的美味,是有沒有能力吃得起的問題。」
我們已經忘記了飲食的真正意義,療饑解疾的作用。
富貴人吃的、穿的,我們爭相追隨。
當中不該吃的東西我們也吃。
如果我說有這樣的想法會生病的,
你會聽我說嗎?
如果我說了,就是失言了,
因為我知道你不是我可以說的人。
Wednesday, 22 December 2010
Tuesday, 16 November 2010
Thursday, 9 September 2010
Saturday, 17 July 2010
單身貴族
轉載至2010年7月16日《文匯報》翠袖乾坤:
單身貴族
作者:文潔華
我常說:「結婚的人偉大,不結婚的人高貴」,這話久經觀察,事實上是正確不過的。
這晚在澳門,跟一位女校長共席,她年紀有六十多了,一身棗紅,亮麗得很。每次跟她見面,都看見她頭髮整齊,指甲修得潔雅,奇怪她日理萬機,名校師生數百,依然對自己的儀容用上時間,滿足要求;我也認同她的價值。
見她哄別人的孩子開心,便問她她的孫子有多大了,她耍手悄悄地說:「我沒有人,甚麼人都沒有。」她 說來平靜,看來好像「沒有人」很久了。接著她說學生們都是她的孩子,沒有分別。分別是她的雍容高雅,行動舉止不慌不忙,對四周的環境觀察細膩,對別人的關 心也分外親切。她有時間,也有心情如此經營自己。
桌子對面是位年約卅歲的母親,她的孩子可愛得不得了,名字叫王子。王子非常調皮,把餐廳的趟門 拉來拉去,不時發出竢竢噪音,人們還得小心他弄傷小手。他的母親疲累得很,不但沒時間把食物放進嘴裡,連跟友人談話也不可能,髮插鬆脫,面容憔悴,仍在努 力看顧那個過度活躍的王子。
不知道校長的故事,她的選擇正如許多其他單身貴族,在生活中應該來得自然。
前陣子在陝西師範大學新翼,參觀了全國唯一的女性博物館。館中陳列了珍貴的順德自梳女的舊照片。她們自給自足,且結義金蘭,也是同一副悠然自得的模樣。人們心裡頭對她們或欽羨或同情,但都不減她們予人的「貴族」感覺。
Labels:
心情
Wednesday, 7 July 2010
出外旅遊健康貼士
一. 思鄉病
載自《小言黃帝內經與生命科學》南懷瑾著
我就去找他,說某某老先生醫道很高明,聽說他門檻很高—古人大門進來有個門檻,地位高門檻就高—所以請你介紹。他說我陪你去。聽說劉遺老來,醫生出來大門迎接,遺老替我介紹,當然替我吹捧一番。
他很講禮貌,我也很禮貌,不過我穿傳統的軍服,那個老一輩的人看到這個軍服啊,兩個味道。我說對不起,我沒有別的衣服。哎呀!你們現在為國家出來打仗,值得尊敬啊!
他看來半天說你沒有病啊!我也覺得我沒有病,只是一點精神都沒有,而且也覺得很難過。他又說你是有病。他剛才說我沒有病,現在又說有病;他 說對不住,你的病是“思鄉病”。聽到這一句話,我當時精神為之一振。我小時候出來讀書,祖母包了一包故鄉的泥巴,用綢布包得好好的,壓在我那個書箱下面。 她吩咐我,孩子,你到遠地去了以後,有時候難過,自己家這個泥巴抓一把,泡一點水喝了就會好。祖母講的,我當然是!是!是!覺得開玩笑,哪有這個事,不過 她已經放在書箱裡,當然要帶走。
儒醫提這一句話,我就想起祖母的泥巴,可是我的書箱,打仗走那麼遠早就丟了,書也丟了。我說老前輩你說得對,現在怎麼辦?他說你是腳底人 吧!四川人講外省人叫腳底人,長江下游,在他們下面。我說是浙江人。他說你去買一點浙江的鹹魚吃就好了。哎呀!越聽越高明,趕快站起來行個軍禮,出來叫部 車子直奔那個市場買鹹魚。到了浙江鹹魚店門口,聞到那個鹹味,一聞就好了,又把很貴的鹹魚買回來吃了。真是高明的醫生。
Thursday, 1 July 2010
Tuesday, 1 June 2010
Saturday, 15 May 2010
《雪中足跡》:聖嚴法師自傳
聖嚴法師對生命體驗所說過的話:
“懂得禪的人可以包容每一個人,當他們看到別人時,不會覺得別人與自己有什麼不同。他們可以接納每一個人,也可以適應所有的環境。”
“壓力通常來自對身外事務過於在意,同時也過於在意他人的評斷。”
“如何忍受困難?馬祖大師教導我們必須擁有一顆平常心。這就是說,要經常保持平靜、安穩的心,不受情緒左右。成功時,不要認為是‘你’造成的,不要過於興奮或自傲。成功是有原因的,是由許多人、事、環境成就的。如果你工作勤奮,但處處障礙,不能成事,或許就要放下。在這種情況下,不要沮喪,因為那代表因緣不具足。情況或許會變,或許不會。‘你’不是個失敗者,失望只會帶來痛苦。”
“南亭老人時常寫信鼓勵我,我記得曾經一度寫信給他,告訴他我是多麼沮喪。我抱怨軍中生活沒有自由。 在回函中,南亭老人寫到:‘在這世間上,誰有自由?只要有軀體,就沒有自由。’他勉勵我,用我的身體來觀察我對環境的反應,以身體為修行的道器。他寫著:‘眾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猶如在火宅中,但當佛陀住世時, 就是佛過淨土,度化眾生。把軍中的人當作你的善知識,繼續修行;這就是為什麼佛陀得到解脫後仍住世教化,是為了幫助眾生。’”
“如果擁有平常心,無論在何種情境,都是自由自在的人。”
----------------------------------------------------
人有惰性,若能每天起床讀一下這些內容,也許我就不會每天犯下同一樣的毛病。
“懂得禪的人可以包容每一個人,當他們看到別人時,不會覺得別人與自己有什麼不同。他們可以接納每一個人,也可以適應所有的環境。”
“壓力通常來自對身外事務過於在意,同時也過於在意他人的評斷。”
“如何忍受困難?馬祖大師教導我們必須擁有一顆平常心。這就是說,要經常保持平靜、安穩的心,不受情緒左右。成功時,不要認為是‘你’造成的,不要過於興奮或自傲。成功是有原因的,是由許多人、事、環境成就的。如果你工作勤奮,但處處障礙,不能成事,或許就要放下。在這種情況下,不要沮喪,因為那代表因緣不具足。情況或許會變,或許不會。‘你’不是個失敗者,失望只會帶來痛苦。”
“南亭老人時常寫信鼓勵我,我記得曾經一度寫信給他,告訴他我是多麼沮喪。我抱怨軍中生活沒有自由。 在回函中,南亭老人寫到:‘在這世間上,誰有自由?只要有軀體,就沒有自由。’他勉勵我,用我的身體來觀察我對環境的反應,以身體為修行的道器。他寫著:‘眾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猶如在火宅中,但當佛陀住世時, 就是佛過淨土,度化眾生。把軍中的人當作你的善知識,繼續修行;這就是為什麼佛陀得到解脫後仍住世教化,是為了幫助眾生。’”
“如果擁有平常心,無論在何種情境,都是自由自在的人。”
----------------------------------------------------
人有惰性,若能每天起床讀一下這些內容,也許我就不會每天犯下同一樣的毛病。
Labels:
心情
Wednesday, 5 May 2010
北京的針灸臨床學習之旅
2010.4.12至2010.4.29日兩周的針灸臨床學習之旅:
自從踏入這個行業,工作近兩年,因某些事情和心態上的改變,發現其實也蠻容易跟陌生人交流,很快認識新的朋友,因為大家也很關注自身的健康。
課程中不是每位講師的課堂都一定說得精彩,不過對中醫經典理論根底札實的講師,明顯優於中西醫結合的老師所說的內容。
這次有部份的時間可以待在針灸門診見習,這是很不錯的機會,可以了解一下中國北方的針灸跟南方的不同之處。也許北方人還是較為強壯,醫生都採用較長的針具,進針較深,手法較重,有時更超過課本上所規範的進針方向和深度。人是活的,腦袋是活的,教科書是死板的。
今次是為了下一次北上學習機會而準備的,先來一次實地考察和取得相關人物的聯繫,其次就趁空閒的下課時間在京閒逛一番,好感受一下京城的生活體驗。
Thursday, 1 April 2010
用肉桂的急救法
肉桂 cassia亦稱中國肉桂 (Chinese cinnamon)
為樟科植物肉桂Cinnamomum cassia Presl的樹皮。
越南肉桂(西貢肉桂)質地最佳。
性味及功效:
味甘辛,氣香,性溫
入足厥陰肝經,溫肝暖血,破瘀消症瘕,逐腰腿濕寒,驅腹脅疼痛,強心臟,溫暖血分之寒濕。
《本經》:主上氣咳逆,結氣喉痹吐吸,利關節,補中益氣。
服用方法: 只宜泡水,不可入煎,多煎則油質揮發失效。
用肉桂的急救法: 轉載自《吳佩衝醫藥簡述》
1. 夏季吃菌子中毒,嘔吐或泄瀉,用肉桂二、三、五錢,研細泡水,服之可解。
2. 無論真假霍亂,吐瀉交作,腹中絞痛,醫藥不及時,急宜以肉桂三、五錢研細泡水,服之頗效,有益無損,繼則延醫診治,此乃急救之法也。
3. 如遇天時反常之際,人體抵抗力薄弱,常有發寒痧等證,如醫藥一時不便,此肉桂一、二至三、五錢研細泡水服之立效。世風有謂發痧忌服肉桂,因不識之謬論也。
4. 如到山嵐煙瘴之地,常吃點肉桂末或泡水服之,可免瘴氣及霍亂吐瀉等病。
5. 如乘飛機車船,遇眩暈嘔吐時,吃肉桂末五分至一錢立效。步行途程較遠,口中含點肉桂,可以生津液,氣不喘促,亦能止行程之渴。
6. 如中風不語,醫藥不及時,用好肉桂三、四錢泡水喂之,立即有效,得吐痰涎更妙。暫時救急,有強心化痰之作用,繼則方藥治之。
7. 牙痛,咽痛,心胃痛,噁心嘔逆,舌苔白潤,不渴飲者,好肉桂二、三錢泡水服頗效。
肉桂食療:
1. 肉桂粉:
桂皮3克,研細末,一日2次,溫水送服,可治療胃氣脹,胃寒痛。
2. 肉桂紅糖茶:
桂皮3~6克,紅糖12克,水煎去渣,分2次溫服。可治婦女產後腹痛;在月經前用3克桂皮、9克山楂肉、30克紅糖,適量水煎煮三五分鐘,分2次服下。可治月經來潮時腹脹痛。
3. 肉桂膏:
桂皮6克,丁香6克,共研細末,放入膏藥中,貼患兒肚臍,可治療小兒腹瀉。
註:
痧: 感受時令不正之氣,或穢濁邪毒及飲食不潔所引起的一種季節性病證。臨床上以突然頭暈、頭痛、脘腹脹悶,絞痛,欲吐不吐,欲瀉不瀉,四肢攣急,甚至昏厥,唇甲青紫,或於肘窩、膕窩、頸前兩旁常見青紫痧筋為特徵。
Labels:
醫事
Wednesday, 31 March 2010
Tuesday, 30 March 2010
Saturday, 27 March 2010
服用降血壓藥的不良反應
血壓高提示血容量不足或因血循環受阻滯
因身體的微循環供血不足或受阻,大腦接受這反饋訊息,調節心臟功能及全身血管以提高血壓來改善微循環,因此血壓指數在此時會被發現偏高。
高血壓本身不是疾病,它只是反映身體狀況的一個「症狀」;等同於出現頭痛,吃降壓藥只是如同吃止痛藥,藥廠設計這種藥,目的要你吃一輩子的藥,它不會治療引致高血壓的本身疾病。病人看到血壓跌回”正常”指數感到心理安慰,我覺得只是用黑布遮蓋了本身腐爛了的東西,是一種「看不見為淨」的心理安慰行為而已。
血壓藥分好幾類,不過普遍出現的副作用包括(有病者有一種甚至多種的症狀): 失眠, 疲勞, 情緒低落, 手腳冰冷, 心率過慢, 心悸, 足髁腫脹, 便秘, 頭痛或頭暈, 甚至男性患性功能障礙。
在中醫的角度看以上出現的副作用,不難將此類副作用的症狀歸納為屬於陽氣虛弱的範圍。
寫此文章,目的是不希望未來20-30年後,看到身邊的朋友都必需要吃上降糖藥、降壓藥、降膽固醇藥、痛風藥等藥物,並且承受藥後反應的痛苦。我的醫術很皮毛,未有資格廣結”醫緣”,反而情願跟別人廣結”養生緣”。
Labels:
醫事
Thursday, 25 March 2010
關於薏仁紅豆湯
讀過《活到天年》這本書後,欲試其所推介之食療 ─ 薏仁紅豆湯。此湯以薏仁(即薏米)和紅豆(即赤小豆)兩種食物組成。
作者認為現代人精神壓力大,飲食不節,運動量少,心氣虛,脾胃亦虛,脾虛則生濕,造成身形浮腫、疲勞、精神怠倦等,此湯性質平和,總以袪濕為主。因每人的體質不同,偏寒偏熱或伴有其他兼症之人應有所加減。
考慮本人平日思慮傷神,暗耗心血,視力不佳,今天起試服「薏仁紅豆湯加桂圓」。以往每遇眼睛疲勞,偶喝杞子桂圓煮水代茶喝,總覺味道甘澀。今加入薏仁、紅豆,煮湯後味道變淡,味淡如水。中藥果然神奇,《神農本草經》已論述薏仁、紅豆本性味淡,能利水袪濕,善治水腫。煮湯後果真味道淡如水,凡藥具淡性之味,則有利水祛濕之效。
今天起試服「薏仁紅豆湯加桂圓」,以後再記錄服後之感受。
Labels:
醫事
咳嗽証
陳某,男,四十余歲,兩天前起咳嗽,伴咽痛、左臀疼痛,舌淡苔薄白,脈寸沉細關尺浮大數。診為肺脾兩虛,予方以補中益氣湯加味,代病者煎藥,每天一服。第二天病者訴咳嗽、咯痰及鼻塞加重,咳甚則背痛,左臀疼痛未減。觀患者當時自汗明顯,微惡寒,舌苔轉白膩。思其素有氣虛,飲食生冷,土虛困濕,寒濕內生,現外受風寒鬱閉皮毛,肺氣鬱結而不降,表證不解,諸症加重。此宜因勢利導,發汗解表,燥土袪濕。改以桂枝湯合苓甘五味姜辛湯,一日服兩貼。第三天患者諸症癒。
今時今日之人,貪圖涼快,飲食生冷,每致脾胃受損,陽虛濕困,一遇風寒外閉則發而為咳嗽之證。古人早以論述此病發作之因由。
《素問‧咳論》云:「其寒飲食入胃,從肺脈上至於肺,則肺寒,肺寒則外內合邪,因而客之,則為肺咳。」醫家黃元御,曾為乾隆御醫,於其著作《四聖心源‧咳嗽根原》論咳嗽之證,因於胃逆而肺寒,故仲景治咳,必用乾薑、細辛。讀後有感,遵仲景法,果治之而癒。
Labels:
醫事
Tuesday, 23 March 2010
為什麼現在的人普遍陽氣不足?
在臨床上遇到的大多數病人都是以陽氣不足為主,為什麼現在的人普遍陽氣不足?
為什麼我們要重視「陽氣」?
《黃帝內經‧生氣通天論》:「陽 氣 者 , 若 天 與 日 , 失 其 所 , 則 折 壽 而 不 彰 。 故天 運 當 以 日 光 明 。 是 故 陽 因 而 上 , 衛 外 者 也 。」
中醫常說的「陽氣」,其實就是人體抵禦外在環境致病因素的能力和維持生命的能量。
失去陽氣,意味人類無力抵禦疾病的侵襲,壽命縮減。
無論過去或現在的人們,只要聞及「瘟疫」、「傳染病」都聞風喪膽。醫學之父希伯克拉底Hippocratic在他的文集中提到,一定地區發生的疾病與它的氣候和季節有關。世界歷史上第一場有名的瘟疫發生在雅典城戰爭當中,希伯克拉底發現全城只有鐵匠沒有染上瘟疫,因此想到鐵匠每天對著火工作,所以發明了以「火攻」解救了這場瘟疫。原來自然力量 ─ 「 火」,可以抵抗人類的災難。如果將自然界的現象套用在人體身上,「陽氣」也就是保護身體的力量,抵抗人類疾病的災難。
Labels:
醫事
Monday, 15 March 2010
平生第一次陪某人去看西醫
今天某人開始發燒了,每逢春天1月至3月間就是發燒向某人報到的季節。不要因為發熱,就單純以為大多是傳染病或感冒了。不要輕易跌入主觀的判斷,也不排除有這些的可能性,嘗試努力分辨這幾種病,可是不容易的事情。
以我這位親人為例,近幾年來的觀察及研究關於五運六氣的理論來說,只要你對氣候有深一層的認識,其實春天就是風木之臟開始旺盛的季節,中老年多數腎水不足,《內經》云:“ 冬不藏精,春必病溫”。冬天屬腎,春天屬肝。腎虛之體不能滋養肝臟,水寒木鬱而風生,風乃百病之長,水火不交,心火不能下降,腎水不能上升,這時候中老年人往往出現上熱下寒的表現。有些老年人春天的發熱不能單單以為傳染性流感或一般感冒來應對。
某人突然在旅行出發的前一天發燒了,肯好買了保險,可是保險不接受中醫的醫生證明。(真的很不公平!) 唯有去看西醫了。這天是我有生以來在香港第一次去西醫診所陪某人去看西醫。雖然我在內地醫院實習也了解過一些常規操作。在香港第一次體驗街外的西醫診所是如何看待發熱病人。
這只是剛好我對某間西醫診所而寫下的感受,是本人的主觀感覺,我相信哪裡還是有一些有良心有能力的醫療診所存在。無論中醫或是西醫,也是有這樣的問題存在。
基本診金連藥費三天是$220,心想跟我們也差不多,看西醫好像不貴。(好像我們的中藥成本比較高。。。) 進去診病室,那位醫生滿頭大汗,好像才剛回到診所,心想在連鎖式的診所當西醫(替人家打工)也蠻辛苦。。。告訴了醫生某人的情況後,醫生知道對方發燒,探了體溫,問了幾個問題及做了兩項檢查:
1. 有沒有咳嗽? 鼻水? 咽痛? (答: 沒有~)
2. 有什麼不舒服? (答: 周身骨痛)
3. 檢查: 看咽喉 (就是看有沒有扁桃腺紅、腫大…等)
4. 檢查: 聽肺音 (聽有沒有雜音, 初部排除肺炎…等)
結果: 告訴某人感冒了。
時間: 3-5分鐘以內。
藥物: 止嗽水、退熱藥、止痛消炎藥、收鼻水抗敏感藥
(沒有咳嗽流鼻水,乾嘛開這些藥….?
周身骨痛就是消炎止痛藥…唉~~痛症=炎症嗎?
退熱藥也算合理的西醫常規治療。
這完全是「對症治療」。
根據以上情況,若然醫生對某人說你只要回去休息,不用吃藥,相信我,他一定是一位好醫生。)
診斷是感冒…..唉! 沒什麼好說了。
我還是努力咀嚼那好幾本厚厚的,中醫有關發熱的書。
Labels:
醫事
Subscribe to:
Posts (Atom)